安徽省水运概况

发布时间:2012-01-12 已阅:1760次
 
 
        安徽地处华东腹地,紧邻“长三角”水网地区,具有发展内河水运优越的水资源条件,境内有大小河流300多条,分属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八百里皖江横穿我省东西,淮河干流航道的378公里流经皖北地区,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镶嵌于江淮之间,为安徽水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安徽航运体系通达全省81%的市县,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有5596公里,居全国第八位。其中,4级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1084公里,居全国第五位。全省共有17个港口,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港为一类开放口岸,2008年完成港口吞吐量2.73亿吨,位居全国内河前列。  
       目前,安徽省水运事业发展正处在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明确提出,要把中部地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其中就包括水运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在长江黄金水道开发、内河航道治理、流域污染治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促进政策和措施,为安徽水运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我省沿江沿淮重化工业产业带正加速形成,马钢、奇瑞、海螺水泥、两淮煤矿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都分布在沿江沿淮地区,矿建材料、水泥、煤炭等大宗水运货源已形成较大规模。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地方海事局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以全局的眼光规划水运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升通航运输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强化水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承载水平,重点在“三个统筹”上下功夫:一是统筹水运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全面加快内河航运与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的对接,实现交通网络化,进一步发挥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二是统筹水运与产业布局,把开发水运资源与建设若干产业带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式发展。重点是发挥内河岸线资源优势,与建设沿江、沿淮产业带有机结合,规划建设以长江、淮河为主轴,以加工制造、能源原材料、农产品深加工、现代物流等为重点,若干集聚度高、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三是统筹水运和流域经济发展,依托内河水运优势,在促进流域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党群部徐伶俐摘自《安徽省船东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