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适当调整船型标准方向

发布时间:2012-10-22 已阅:1645次
     
       近期在重庆召开的“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总结推进工作现场会”上,交通运输部对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将作适当调整,以“调整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从之前以“规范过闸船舶主尺度、淘汰老旧落后船舶和船舶防污染改造”为工作重点,转向“着力调整运力结构,全面提高船舶安全、环保、节能和技术经济水平,全面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实现船舶与航道、港口协调发展,促进内河水运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内河船型标准化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内河船舶运力结构明显改善,内河船队的安全、环保、节能减排技术水平显著提升,船舶与通航设施适应性显著增强,船员工作环境改善和船舶美观程度提高,基本实现内河运输船队现代化。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全领域、全方位、高标准地深入推进船型标准化,彻底改变船型杂乱、环保水平低、效率不高的局面,整体提升我国运输船舶的技术水平,优化船舶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下一步,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在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扶持引导、协作共管、技术创新、对外宣传等方面做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在“十二五”、“十三五”期,我国还将有5万艘约1500万载重吨船舶需要淘汰,1.8万艘船舶需要更新改造。
 
        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历经10年发展,已覆盖京杭大运河和长江两大水系,珠江、黑龙江、闽江船型标准化工作已经启动。一组数据显示,10年来,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推进工作拆改完工船舶4454艘,川江及三峡库区船型标准化工作取得明显进展,船闸货物通过量提高了2倍,船舶平均吨位明显提升,长江干线安全形势稳定;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4万余艘水泥质船、挂桨机船平稳退市,补贴政策惠及10余万船民,船闸通过量将近翻了一番,节能环保水平大幅提高,水上交通事故率减少了51.4%以上,内河运力增加了6000万载重吨,船舶平均吨位提高了2倍,运量已达21亿吨,船舶装备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据悉,为保证船型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在“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部将继续保持资金投入规模,地方政府将筹集专项配套资金,用于淘汰安全、环保性能差的水泥质船、挂桨机船、单壳液货船、生活污水排放不达标的船舶以及不利于提高船闸效率的小吨位过闸船舶,鼓励建造符合政府引导方向的示范船等。
                                                            物流管理部张雷摘自《中国水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