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赋能,打造“智慧港航”

发布时间:2022-11-28 已阅:1187次

航运是最重要最经济的运输方式之一有力保障物流畅通和供应链稳定

作为我省整合港口、航道、航运、临港产业及相关资源的主要平台,安徽省港航集团承担着安徽省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参与上海组合港和长三角港口群合作分工的主体责任。港口年通过能力超过1.5亿吨,拥有安徽省全部水运外贸口岸港口设施,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省90%以上。

近年来,省港航集团加速推进信息化、智慧化建设,智能运行调度中心建成投用,实现港口、船闸、航道、航运等多领域联网运营,“智慧港航”加快启航。

   “通过大数据系统,我们实现供应链全程可视化,全程物流供应链各环节数据,通过信息技术采集、传递、存储、分析整个过程中的订单、物流、海关监管等数据信息,掌握货从何处来,将要去何方。”省港航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智能运行调度中心已接入“三重一大”决策与运行系统、航道建设运行一体化平台、投资建设系统、安全环保监管系统、水安综合管理平台等11个应用系统,实现69个主要生产指标及业务流程的可视化。

智慧船闸

不上岸办理过闸手续,通航待闸时间大大缩短

大家都知道高速公路ETC,水上ETC你见过吗?

合裕航道是合肥通往长江的水上干道,也是一条繁忙的黄金水道,位于该航道上的裕溪船闸是船舶进出长江的咽喉要塞,每天进出闸船舶众多。

为提高船闸通航效率和智慧化水平,省港航建设投资集团开发了“皖航通”智能过闸系统,相当于开通了水上ETC,船民实现不上岸办理登记、缴费等过闸手续,极大缩减了船舶通航待闸时间,既方便了船民,又提升了船闸通行效率。

裕溪船闸管理处处长张伟介绍,裕溪船闸距离长江还有3公里,过去船舶过闸,船员要先把船停到锚地,打车到船闸服务大厅现场登记缴费。现在通过“皖航通”过闸系统,手机上就能进行远程申报、缴费、排挡,极大缩减了船舶通航待闸时间。

11月16日,记者在裕溪船闸看到,江面上过闸的船舶排着长队,鱼贯而入,有序过闸。在手机上办理完过闸手续的船员洪师傅,驾船顺利通过闸门,他告诉记者,“以前办理过闸手续,要先把船停在锚地,自己打车到船闸,带着现金,现场办理过闸手续,来来回回要两个多小时,现在在手机上就能办理,5分钟就能完成,方便多了。”

张伟告诉记者,过去船闸信息化程度较低,完全靠人工运营管理,过闸效率低、管理成本高。通过智能过闸系统,显著提高了信息化水平和过闸效率。“现在正值枯水期,江河水位落差大,平均每天过闸120艘,丰水期每天过闸船闸能达到160至180艘,每个月过闸船舶约5000艘,过闸效率提升约15%。”

目前省港航集团共运营管理船闸16座,年船舶过闸量占全省85%以上,15座船闸已经全部接入“皖航通”智能过闸系统,实现了“船闸一体化”调度运营。截至目前,平台内共有建档船舶超过2.1万艘;开通并使用“皖航通”App缴纳过闸费船员人数1.9万人,实现过闸业务41.6万次,过闸吨位超过6.68亿吨,占总缴费比例的97.6%。

智慧港口

堆场无人化作业,智慧港口加快建设

11月的芜湖港一片繁忙。在芜湖港朱家桥码头,无人场桥高高耸立,装卸繁忙,一排排整齐码放的集装箱堆满货场。

芜湖港是全省最大的集装箱枢纽中心,朱家桥港区现有集装箱专用泊位长度775米,6台岸桥,一天可作业4000标箱。2021年集装箱吞吐量115万标箱,今年预计将突破125万标箱。

港航集团芜湖公司技术设备中心副部长包国进告诉记者,朱家桥码头是长江首个集装箱无人智能堆场,现有8座场桥,分别对应8个箱区,全部实现无人化作业。“原来一座场桥需要配备3名作业司机,8座场桥需要24名司机,现在通过智能化控制,现场已经不需要工人,通过远程控制,每班最多只需要3名司机就能完成整个堆场的集装箱作业。”

场桥操作司机滕骏告诉记者,以前在狭小的驾驶室内作业,长时间低头很辛苦,不仅要手动操作机器,还要及时观察箱位。现在在操作室里可以远程控制,只要做好抓箱和放箱,剩下的都有机器自动操作。工作强度降低了不少,工作效率反而提升了。“人工操作一台场桥,一个小时可以作业12至13个标箱,无人化作业可以完成16至17个标箱。每月的作业量由原来的约1600个,提升到现在的2500个标箱。”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集卡车进入闸口,司机扫码进入,车号、箱号等相关信息会被录入数据系统,自动分配位置,集卡车到指定场桥停泊,场桥自动识别、自动执行作业。目前芜湖港朱家桥港区已经实现5G专网全覆盖,实现场桥终端、智慧堆场无人场桥、集卡终端、皮带秤集中控制等场景应用。

近年来,芜湖港加快智慧港口建设步伐,先后完成了网上业务受理、设备单证无纸化、电子提单等项目建设,建成并启用长江首座新建集装箱无人智能堆场,实现了裕溪口和朱家桥港区的5G专网覆盖,并通过与上海港、中远海运、海关等深度合作,成为全国内河港口中第一个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线上提货放行的港口。目前,芜湖港朱家桥集装箱码头三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设中,将充分应用物联网、大数据、5G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

包国进介绍,下一步,芜湖港将加大5G技术对港口生产的赋能,加速形成规模效应,进一步发挥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基地作用,凸显安徽最大集装箱外贸主枢纽港地位。

智慧航运

数字赋能水运标准化,探索全链路信息化

“三家一艘船,五家一公司”。长期以来,水运市场碎片化同质化的运输结构,导致行业竞争力不强,标准化程度低。

2020年10月,由安徽省港航集团牵头,携手合肥路歌集团、安徽省航运商会,共同组建芜湖路歌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水运物流网络平台,推进水运行业标准建设。

“水运市场运输主体以个体船东为主。与公路运输相比,水运市场标准化程度低,运力组织更困难。”芜湖路歌总经理舒晓峰表示,由于信息不畅通,供求不能有效匹配,船东找不到货、货主找不到船的情况时有发生。

现在通过芜湖路歌开发的“管船宝”App,货主和船东实现了精准对接。货主在平台上发布货运信息以后,平台会精准推送符合需求的相关船舶,撮合完成后,还能实现在线支付、供应链金融服务,有效解决了传统水运物流不能解决的问题。截至目前,芜湖路歌已整合并实际使用社会个体船舶5500多艘,个体车辆1000多辆,服务生态客户100多家。截至2022年9月,该平台交易额达4.4亿元。

安徽正洋航运有限公司是一家航运兼货代企业,企业负责人朱新峰介绍,“以前接到订单,到处去找船,有时候找不到船,只能通过代理层层联系,甚至有单不敢接。现在只要在路歌平台发布货物信息,很快就有船东接单,通过平台,我们还能实时掌握物流进度,结算也更方便。”

“未来我们在信息匹配的基础上要做强物流全链条的数据化延伸服务,优化供应链。依托省港航集团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资源整合聚集效益,打通港口码头、铁路站场、船、车的线上连接,打造基于制造业生产制造、物流运输、港口码头运营生产的工业互联网体系,全面探索全链路信息化、数字化在组织效率提升上的创新应用。”舒晓峰说。

信息来源:安徽水运